中山一院整形外科晁婳硕士在国际期刊JCI insight发表学术论文

2023-06-06

      近日,中山一院整形外科硕士研究生晁婳为第一作者,其导师唐庆教授为通讯作者的原创性论文IL13RA2 downregulation in fibroblast promotes keloid fibrosis via JAK/STAT6 activation 发表在由美国临床研究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出版的权威同行评审的期刊JCI insight(JCR医学一区,IF=9.484)。

      整形外科唐庆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发现IL13RA2在KFs中异常下调,激活JAK/STAT6信号通路引起KFs凋亡抵抗、侵袭、活化,同时正反馈作用于巨噬细胞,导致其聚集和M2样极化。该研究同时发现靶向JAK/STAT6通路的治疗潜力。

      瘢痕疙瘩继发于皮肤损伤,表现为瘢痕超过原有损伤部位向外侵袭性生长。作为瘢痕疙瘩最主要的细胞类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s)处于异常激活状态,过度分泌I、III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及炎症因子、趋化因子,为免疫细胞提供附着环境。瘢痕疙瘩中,促纤维化表型M2为主的巨噬细胞持续聚集;然而,引起KFs异常激活和持续纤维化,巨噬细胞聚集、极化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课题组研究发现,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IL13的“诱陷型”受体-IL13RA2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中异常下调。过表达IL13RA2能够改善KFs的凋亡抵抗、侵袭和过度活化;而敲低IL13RA2引起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类瘢痕疙瘩样”病变。裸鼠PDX模型中证实,应用STAT6特异性磷酸化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瘢痕疙瘩组织纤维化,促进KFs细胞凋亡。这些结果揭示了IL13RA2/JAK/STAT6信号轴在瘢痕疙瘩疾病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是对目前发病机制新的探索。

 

      机制假说示意图(图源:Hua Chao,et al., JCI Insight. 2023)

 

      唐庆教授硕士研究生晁婳同学承担该课题的主要实验工作。在三年“新冠”疫情期间,晁婳同学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往返于40公里外的实验室和手术室,勤耕不辍,出色地完成了本课题。该研究成果加深了目前对于瘢痕疙瘩发病中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交互作用的理解,是对瘢痕疙瘩疾病病理机制的有益补充。


      原文链接:https://insight.jci.org/articles/view/157091


(来源:整形外科)